成功的面试常常是源于实力+运气,失败的面试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原因,知识点的盲区、和面试官不对眼、经验不匹配……很多东西我们是没法控制的,只能尽量做好自己能做的——八股更熟一点、算法多刷一刷,硬技能相关的暂且不多聊,我们今天聊一聊,心态相关的,哪些心态,是求职面试中最好不要有的。
我得找个特别完美的工作
“钱多事少干的爽”,几乎是所有打工人的终极梦想,但是回归现实,真有这样的工作,凭什么流转到普通人身上呢?
有人可能会说,某某在XX公司,你看干的轻松,年终还发的贼多,真爽啊。这其实可以算幸存者偏差,我们有时候只能看到经过某种筛选而产生的结果,比如今年微信视频发了十几个月的年终,一度在各个公众号刷屏——我们可能觉得微信给的钱真多啊!但其实想想,哪怕同属WXG,除了微信视频,其它的部门也有这么“钱多”吗?
“钱多”、“事少”、“干的爽”,三者里面能满足一个就很不错了,钱多一般事也多,事少一般钱也少,”干的爽“更是一个非常主观的因素,自己不去干一干真不知道,干了也可以调整。
老三经历了几次跳槽,找工作的心理预期没那么高,为什么呢?我过去的工作经历基本上从低位到高位跳的一个过程,但是有的同学比较优秀,可能一出道就是在高位,刚工作就是大厂SSP。
这些有实力的同学,也许也会面临一个幸福的烦恼,就像谈恋爱,如果一个女生的初恋特别优秀,她后面可能会单身很久,因为她发现很难找到比初恋更优秀的男朋友。“曾经沧海难为水,除却巫山不是云”。
经济学上有一个“锚定效应”:
人们需要对某个事件做定量估测时,会将某些特定数值作为起始值,起始值像锚一样制约着估测值。在做决策的时候,会不自觉地给予最初获得的信息过多的重视。
有这么好的“初恋”,一般他们都不会轻易“分手”,但是假如遇到了一些波动,主观或者客观的原因,导致“分手”,那么在找下一份工作的时候,可能需要正视“锚定”的因素。
我们找工作的时候,也会去“锚定”,和现在的工作去比,和其它人的工作去比,但其实,相比评估价值,可能找准自己的需求更加重要,钱多
、发展
、职级
、大厂背书
、业务匹配
、稳定
、 工作生活平衡
……可以像排工作任务一样,排一下需求的优先级,哪些是必须的,哪些是可以妥协的。
找工作也和找对象类似,我有一个哥们,特别喜欢古力娜扎,可能很多人的女神也是迪丽热巴、古力娜扎、马尔扎哈……但是应该没有普通人会把自己找对象的目标定在这些女神头上。这就涉及到“吸引力”和“可得性”的平衡,很多时候,一份好的工作,对我们的“吸引力”是巨大的,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它的“可得性”是极低的。
外包,是互联网软件行业一个比较普遍,而且越来越普遍的用工方式,有的朋友在外包——“你为什么要做外包呢?”,我觉得一般人也不会问这个问题,这就像之前有个主持人:“为什么不吃肉呢?因为肉不好吃吗?”生活所迫嘛,我们很多时候,只是在可选的选择里选一个相对最优的。
尤其是在现在整体行情不景气,如果真的没有办法,比如空窗了很久,妥协也是可以接受的,华为进不去OD也能凑合。
在经济学上,资源的配置常常达不到最优,找工作也是一样,能在一定可达性的基础上,通过努力获取次优的选择,已经很不错了。
“幻想不是理想”,这个世界上少有完美的工作,也少有完美的人生,我们很多时候,都要接受这些不完美,做一些适当的取舍。
留下还是跑路,好纠结
45度的人生最难受。
我去年经历了很纠结的时刻,当时的工作满足不了我的需求,但是我又不敢跑路,因为市场的寒气实在让人望而却步,就在这种纠结中,我错过了最好的面试备战和简历投递的时机,当时的第一目标快手,等我十月份觉得可以面一面的时候,HC已经锁了一个月了。
最怕的就是这种纠结的心态,工作投入不进去,面试也准备不好。还是那句话,找准现在的问题和需求。
第一,我现在的工作是不是已经非常让我难以接受了?有哪些点让我难以接受?是客观的原因还是主观的原因?我有没有尝试最大的努力去解决?我有没有寻求别人的帮助?
第二,现在这份工作的问题解决不了,我能通过跳槽解决吗?是不是换一个公司,换一个环境,就能解决或者缓解我的问题?什么样的公司能解决或者缓解我的问题?这样的公司对我的可得性大概有多少?
想清楚这两点,就能确认自己离开的意向,留下就好好干,努力去解决问题;要走就做好规划,挤出时间准备。
第三,工作和面试,不是绝对冲突的。只要有想离开的想法,再忙每天也能抽点时间出来准备的,把刷抖音,打游戏的时间拿一部分出来准备面试,做好规划,每天时间充足就拉短周期,每天时间少就拉长周期。
其实很多的时候的纠结,只是给自己找放纵的借口,“其实,我不是特别想走”,“外面现在行情很差,没什么机会”,这样一来,就可以心安理得地玩游戏、刷抖音,至于面试准备,后面再说吧。
我也经历了这样当鸵鸟的时期,直到一些关系比较好的同事因为各种原因离开,再加上一些裁员的传言,才彻底打醒了我。
打破纠结的最好办法就是行动,最怕的就是找个借口,让自己停在了原地。
这个面试没啥,随便面面
面试有自信是一件好事,比如老三,可能会觉得自己的八股比较熟;有的朋友,可能会觉得,自己的算法比较溜;有的觉得自己的项目比较亮眼。
自信,不是轻敌。我有个朋友吃了这样的亏,面飞猪的时候,随便约了个时间,当时那个时间是在旅行中,感觉的时候觉得很简单,结果挂了,事后一问,面试官说根本听不清;后面他面快手,也吃了同样的亏,因为没怎么准备,一面挂在了自己最擅长的算法上。
同样,面试,难和简单,也是一个很主观的感觉,别人感觉简单的,自己未必简单,还是那个朋友,他面飞猪,相对简单,我面飞猪,写了两道题,几乎问到了所有知识点的八股,足足面了九十多分钟。
认真对待每一场面试,现在这个环境,每一个机会都是非常难得的,很多面试机会,错过了就不再有。每一场面试,都尽量拿比较好的状态去面。
有的人说,我不咋想去,只是练手,练手也要认真一点,就像模拟考,也得好好考。而且现在不想去,可能只是了解不多,后面如果了解多了,未必不是完全不想去。
完全准备好了再面
面试,永远没有完全准备好的时候。很多时候,觉得准备个七八成的时候,就可以去面了。
第一,很多岗位的窗口期是很短的,在现在这种僧多粥少的局面下,一个岗位可能很短的时间就关闭了,如果不及时地去面,可能就会失去这个机会。
第二,面试永远会有答不上来的问题,面试本身就是个非对称的场景,以面试官之长,攻己之短,面试,也有一些运气的成分在里面。
第三,准备六个月,未必效果比三个月好,人的投入,是有边际递减的效应的,短时间高效率的准备,也许比拉长战线更有效果。
机会来了,估计着差不多就冲,我有个同事,很短的时间准备,但是因为年底的机会很好,也认真地准备了,一年多的经验,拿下了美团和京东的Offer。
我和面试官是对立的
面试是一场交流,一头是面试官,一头是候选人,有这么一个段子,面试是”三分天注定,七分靠打拼,九十分看面试官心情“,我和这样一个能一票否决我的人,我应该怎么打交道呢?
对立情绪是不可取的,在考试这个逻辑的下面,其实我们和面试官还有合作的逻辑。我以前作为面试官,面了几十个人,面到后面,我的感受是什么呢?赶紧招一个合适的人选吧,别让我面试了。
在这种关系里,面试官也是有需求的,面试官希望尽快招到合适的人,让自己早点摆脱面试对自己的干扰。面试官也是有投入的,毕竟面试的时间,基本都不会算进工作排期。
既然双方都有需求和投入,当然候选人的需求和投入会更多,那么这段关系就不是完全从上到下俯视的,我觉得最好的面对面试官的心态,就是萍水相逢的路人,尊重但不谄媚、存异但是和谐、热情但有边界,如果有缘份的话,我们可能会成为真正的朋友,如果没有缘分那就相忘江湖。
很多人说,程序员都不太擅长交流,但至少请保持礼貌,“您好”,“谢谢”,“不好意思”,“感谢你的时间”,我觉得这些礼貌用语,应该小孩子都会吧。
面试,不仅有硬实力的碰撞,也有人情世故的交融。
面试官让我不爽
我在之前,某个博主的文章里,看到他在某个公司的三面挂了,因为感觉和面试官不太对味。根据我的经验,其实三面很少挂人,这种,就是和面试官的”碰撞“激烈了一些。
我们应该明白一个道理:在面试的流程中,我们是没有挑选的权利的,只有拿到Offer后,我们才是真正有挑选的权利。
这个世界我们不认同的东西多了,要么改变它,要么适应它,这句话不太好听,既然选择了打工,那大概率是只能适应的。
面试里,面试官说的东西,我们可能不认同,面试官的态度甚至可能不友好,我觉得我们能做的,就是保持礼貌:
“对对,你是对的。”
我去年面西二旗某厂,三面面试官给我的感觉是无知且蛮横,她的很多问题都让我无言以对,但是我还是全程保持了微笑,努力保持了风度,没想到最后面试过了。
如果你真的看面试官不爽,在Offer后拒绝他们,不比在面试阶段,闹得不欢而散,最后只能心里默默骂着傻叉要痛快?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